千禧一代人的變老,從理解章魚哥開始【章魚哥式經典悲觀語錄,就是我的互聯網嘴替。】

人生無常。

「今天星期天,還是要上班。」

調休上班的假期里,打工人無處安放的難過,占據著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。

「身心都遭到重創」的狀態可能會遲到,但精妙絕倫的梗圖和表情包,絕對不可能缺席。

今天,《海綿寶寶》里章魚哥的表情又火了。

凡是有打工人出沒的地方,都有可能成為章魚哥表情包泛濫的「重災區」。

不管是他「討厭大家」的直言直語,還是「emo從晚上入睡前開始」的心態還原。

「讓我一睡不起吧」

當章魚哥的臉開始在抖音、微博、微信群聊中刷屏式出現——

他不再是那個頹廢喪氣、脾氣古怪的配角,而是一躍成為新時代職場人的互聯網「嘴替」。

網友們一邊用他的表情包訴說此時心境,一邊感慨被戳中了痛處:

「害,這不就是世界上另一個我嗎?」

01

章魚哥,

每天都在演我

很多80、90、甚至00后,都是看著《海綿寶寶》長大的。

小時候,在我們眼中,住在「比奇堡海灘」的海綿寶寶和派大星,仿佛是天使般的存在——他們毫無心機,大大咧咧,沒心沒肺地享受著每一天。

哪怕偶爾遇到倒霉事,也總是互相打氣、嬉皮笑臉地對付過去。

相反,總是板著一張臉的章魚哥,簡直是比奇堡里的「異類」。

他是蟹堡王餐廳的收銀員,留著一個光頭,性格怪誕,極其討厭自己的工作。

小氣又易怒,動輒與海綿寶寶針鋒相對,性格討喜程度-1000分。

不僅如此,章魚哥還是一個典型的悲觀主義者、一名從未被真正關心過的底層員工,總是高票當選「最沒出息的家伙」。

就連他的口頭禪都是:「我恨全世界。」

章魚哥經典擺爛發言

憂郁與暴躁情緒交替上線的章魚哥,因為長期「開擺式上班」,并熱衷于「欺負」海綿寶寶和派大星,角色形象也長期處于谷底。

章魚哥經典對話

可等到看動畫片的觀眾們慢慢長大,離開校園、進入職場,才猛然明白,章魚哥才是那個「人間真實」。

許多人變身資深打工人以后,發現自己的生活狀態與章魚哥高度重合,原來章魚哥「每天都在演我」——

每天朝九晚九、兩點一線上下班,工作有八只手都忙不過來。

自身「被命運扼住喉嚨」的悲催程度和那顆不想上班的心,甚至已經超過章魚哥本哥。

可內心再多負面情緒,在客戶面前還是得畢恭畢敬。

直到練就了麻木的表情、毫無波瀾的內心,卻從未被關心過真實的內在情緒。

章魚哥式上班/微博@表情包便利店

每天從上班開始渴望下班,日復一日地重復著機械般的工作,連下班活動也無心安排。

章魚哥式下班

內心渴望自由、喜歡藝術、有自己的夢想。

奈何身體無法掙脫這份 「與生俱來」的打雜宿命,于是舉手投足都透著悲觀。

章魚哥式悲觀語錄

章魚哥的每一句台詞,似乎都能命中當代打工人的情緒痛點。

他把人們對工作的不滿、遇到難搞客戶時的崩潰、在老闆面前的卑微,狠狠發泄在每一幀動畫和每一句牢騷里。

怪不得,觀眾們曾經多嫌棄章魚哥,現在就有多愛這個「打工人嘴替」。

「我勸你不要多管閑事!」

「我平等地恨每一個人。」

「人生無常,大腸包小腸。」

「我陪你閑扯,你會給我加薪嗎?」

任意打開一個社交平台,都會發現「章魚哥分哥」的身影無處不在。

「明明很窮還在買買買,章魚哥就是我本人。」

「有一說一,我覺得我過得還不如章魚哥。」

「章魚哥就是最典型的千禧一代的代表。」

原來,在當下最能讓成年人集體破防的,不是上司畫的大餅,而是那個仿佛「世另我」般存在的章魚哥——

「以前覺得他很無趣、不夠溫柔、不夠耐心,後來發現,那才是一個真實的人的樣子。」

02

人人討厭章魚哥,

人人都是章魚哥

年輕人燃起對章魚哥的喜愛,不只是愛上了金句滿滿的「章魚哥語錄」。

還有一個原因,是突然「讀懂」了章魚哥:

看到了在他冰冷的外表之下,隱藏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。

是的,章魚哥不只是當代打工人的嘴替,更「演」出了他們的掙扎和矛盾——

一邊討厭上班,一邊按時打工;

嘴里念叨著「我平等地恨每一個人」,卻偷偷在每一個平凡日子中尋找意義。

誰也不想真的做Loser

他有著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,卻對它極其執著。

章魚哥夢想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家,喜歡畫自畫像,喜歡豎笛演奏。

當他與海綿寶寶、派大星組建的樂隊演出時,臉上會掛滿最燦爛的笑容;

當他回到家里,獨自面對畫布和顏料時,也一改工作中的消極頹廢,臉上充滿對畫布和整個世界的愛。

就算自己沒什麼天分,也愿意做著「自欺欺人」的夢:

「如果有一天我實現了我的夢想,我一定不會讓自己的雙腳,站在油污的地板上。」

連接電話時的自我介紹都是:「你好,這是一個未被發現的天才的家。」

章魚哥的「冷漠面具」之下,也隱藏著一腔正義的熱血。

有一次,海綿寶寶送外賣時,被蠻不講理的顧客欺負了。

平時總對海綿寶寶不耐煩的章魚哥,二話不說就抓起披薩,對準顧客的臉狠狠地摔過去,為抹眼淚的海綿寶寶出氣。

雖然自己也總是在工作中受累、受氣,遭遇過許多不公平,卻會在看到同事受欺負時,突然燃起「同事愛」……

也是章魚哥在打工人心中魅力值拉滿的原因。

章魚哥雖然做的是枯燥重復的工作,可他卻想盡辦法調劑生活,愛給平凡的日子注入儀式感。

下班回家后,除了搞搞自己的音樂和美術愛好,他還會抽時間種花、澆水、插花。

有時間會買些新鮮蔬菜,給自己做一頓豐盛的晚餐;經常一個人安靜地讀讀報紙,喝點小酒,曬曬日光浴。

睡前要在浴缸里泡一個舒服的熱水澡,再戴上眼罩安穩入睡……

怪不得許多年輕人說:「章魚哥的下班生活,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生活。」

于是,在章魚哥的身上,新時代打工人們找到了情緒的連結點,找到了內心深處的共鳴。

即使踏入現實的泥潭,也不希望被世俗所定義與改變;即使身處殘酷瑣碎的現實世界,也堅持著一份詩與遠方的理想。

時而悲觀,時而積極向上,時而無聊,時而有趣……

在「一邊喪,一邊燃」的循環往復中堅持著、迎接著每天生活的挑戰。

在這個現實世界里,人人都是章魚哥。

我每天的心情

03

成年人看動畫,

都在看什麼?

有網友說,小時候不懂章魚哥的不快樂,長大后卻不懂海綿寶寶的快樂。

而所謂成長,或許就是從海綿寶寶變成章魚哥的過程。

現在我們再看小時候愛看的動畫,似乎能透過屏幕,看見鏡像的自己。

不只是章魚哥,長大后,我們對海綿寶寶、派大星,以及其他動畫角色的認知,也在逐漸顛覆。

古早印象里的海綿寶寶,總是無憂無慮且自信滿滿——愛抓水母,熱愛冒險,愛挑戰新事物,怎麼看怎麼是一個人見人愛的活寶。

長大后再看他,每天醒來第一件事,便是歡笑著迎接打工的日子;

為了「保住」蟹堡皇的工作不惜一切代價,可以不要工資,甚至愿意為了晉升而倒貼工資……

「這不就是職場里最招人恨的卷王嗎?」

職場風氣就是被這些人搞壞的

比起海綿寶寶這個「辦公室頭號卷王」,果然還是「為了幾個臭錢、心臟都快停掉了」的章魚哥,比較順眼一點。

打工之后,終于理解了章魚哥

曾以為沒頭沒腦、只會在海綿寶寶身邊傻樂的傻瓜配角——派大星,如今回頭看,也發現他才是那個「人間清醒」。

許多看似不著邊際的言辭,原來是看透了人生之后,用「迷糊」來做自己的擋箭牌。

「開心就笑,難過就哭。」

「提到錢,任何人都沒有是非對錯,但重點是有沒有情意道德。」

派大星哲學小課堂

而海綿寶寶和派大星的友誼,也總能讓人想起和自己一起長大,後來卻漸行漸遠的兒時伙伴。

海綿寶寶:「派大星,你為什麼叫派大星?」

派大星:「因為我是上帝派來保護你的大星星。」

對于成年人而言,或許動畫片的絕妙之處,就在于通過一個個虛擬的卡通人物,看到并喚醒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。

在《貓和老鼠》的世界里,我們曾一度感嘆小老鼠杰瑞的聰慧,希望「臭貓」湯姆永遠捉不到杰瑞。

長大后,我們逐漸收起了對湯姆的嘲笑與嫌棄,發現他才是那個「長期受害者」,對它生出一份感同身受的共情。

只有湯姆受傷的世界達成了

又如《哆啦A夢》中,小孩子眼中無所不能、人人渴望擁有的哆啦A夢。長大后再看,發現它也不是那麼萬能——

它也有慌亂失措的時候、會惹禍,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完美。

反而是從膽小、懦弱、運氣差、平庸的大雄身上,漸漸看出了一些善良和責任感,以及遭受挫折時不輕言放棄的韌勁兒來。

大雄不只是有「主角光環」

其實,這些動畫故事和里面的人物都沒變,只是看動畫的我們長大了。

從在父母身邊看著電視、就能傻樂一整天;到逐漸離開父母上學、工作。

選擇留在大城市或回老家,選擇進入職場或繼續讀書,選擇組建家庭或一個人生活……

生活將一道道選擇題擺在我們面前,隨著需要負責任的事情卻來越多,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也在漸漸變得深入。

這些童年動畫的最美好之處,或許是陪伴著一代人從童年走到成年,從童話走進現實。

它們的陪伴,讓成年人得以穿梭在動畫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。

得以在每個故事中找到自我的定位,并借助從動畫里獲得的力量,抵御生活中的雞毛蒜皮。

或許在以海綿寶寶為中心的世界里,章魚哥確實不那麼討喜,也沒有那麼重要。

但在「章魚哥宇宙」里,他就是故事真正的主角。

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
用戶評論